朕就是亡國之君

吾誰與歸

歷史軍事

  正統十四年,朱祁鈺在皇位上大夢初醒,睜開了眼睛。   土木堡之變已經發生,三 ...

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-AA+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

             

第九十三章 冠軍旗

朕就是亡國之君 by 吾誰與歸

2023-7-15 23:31

  錦衣衛的調查速度極快。
  那些個娼家們,是自發組織去犒軍的,軍士們守住了北京城,她們的老鴇覺得可以按照慣例,去犒勞壹下大軍。
  這毫無疑問是壹種陋習,但是卻相當的普遍,歷時彌久。
  比如北宋末年的時候,南宋薊王韓世忠和梁紅玉的相識,就是在這種場合。
  同樣,這也是壹些娼家們從良的手段之壹,不是誰都想要壹直流落風塵,這些軍將們,剛剛獲得了皇帝的封賞。
  他們雖然不夠斯文,但是足夠的可靠,對於娼家而言,可靠這兩個字,遠比斯文更加重要。
  商女不知亡國恨,這壹句,到底說的是商女不知道亡國之恥,還是說的聽曲的家夥不知道亡國之恥呢?
  從這種普遍存在的、畸形的慰軍方式來看,這些商女,是知道亡國之後的境遇的。
  皇帝的突然到來,打斷了這壹切。
  潛規則之所以是潛規則,是因為它們見不得光,更經不起辯經,石亨被打了,就是結果。
  “陛下,事情就是這樣的。”盧忠將所有的證據都擺在了桌上,包括了老鴇、娼家們和裨將的證詞,整件事並不復雜,之所以顯得離奇,只是朱祁鈺不知道而已。
  下情上達,何其難?
  朱祁鈺的胳膊伸的很直,端著壹把手銃,閉著壹只眼,瞄準了十步之外的靶子。
  手銃裏沒有火藥,朱祁鈺只是在練習持槍,大約半柱香的時間,他的胳膊變得酸痛起來,他才慢慢的放下了手銃。
  這種訓練才是常態,大明的火銃手們,壹個月大約能打三十發的實彈,這已經是極高的訓練量了。
  朱祁鈺活動了下胳膊,直到不再酸痛之後,才拿起了盧忠端著的筆錄,事實清楚,條理清晰,幾方印證之後,所有人都說的是實話。
  “這事就北鎮撫司知道就好,別讓都察院的禦史們知道了,否則又要嚼舌頭根兒了。”朱祁鈺端起了壹把長銃,開始了端槍訓練。
  端槍的時候,槍管上掛半塊磚,壹次壹刻鐘。
  朱祁鈺屏氣凝神,聚精會神的對著二十步外的草人靶瞄準。
  他忽然開口問道:“那裨將是奸細嗎?”
  盧忠嘆了口氣說道:“臣還在查,所以不敢說壹定,但應當是。”
  “臣原本以為是石總兵的托詞,但是臣查了他的家眷往來,尤其是最近幾年,大手大腳的花錢,結交往來無數。”
  石亨除了管不住自己以外,其思維是極其敏銳的,否則早就死於邊方了,尤其是有人背刺的情況下。
  “認真查補,查出結果再稟報吧。”
  “臣告退。”盧忠俯首準備離開,但是朱祁鈺卻開口說道:“妳留下,我們來試試。”
  王恭廠的火藥產量有多大?
  日產兩噸,四千斤。
  所以郕王府要點火藥,那可以敞開了供應,朱祁鈺總覺得需要做點什麽,自己仿佛是錯過了壹個極好的機會,但是卻不知道到底是什麽。
  所以他有點心煩氣躁,但是有不知道這股燥氣到底由何而來,自然打打手銃就清楚了。
  “砰砰砰。”
  槍聲不斷的響起,朱祁鈺和盧忠都是十發十中,但是朱祁鈺略勝壹籌,比盧忠多命中了壹次靶心的紅點。
  他看著濃眉大眼的盧忠,笑著搖了搖頭:“玩壹玩,沒必要讓著朕,妳百發百中的事,整個錦衣衛都在傳了。”
  朱祁鈺十分敏銳的感覺到了盧忠在讓自己。
  就像是在以前的教師體育運動會上,他們這些普通老師,總是跑不贏校長壹樣。
  “那倒不是,臣最後壹槍就是沒打中而已。”盧忠十分老實的說道:“不是臣手滑了,是這鉛子飄忽不定,正中靶心,本來就看手感。”
  “並非臣故意要輸給陛下的,陛下這槍法著實了得,十發十中,七中靶心,已經很厲害了。”盧忠誠心誠意的說道。
  陛下忙於朝政之事,還如此訓練,在他看來,這就是聖君了。
  盧忠家中,世代為錦衣衛的千戶,自朱棣之後,大明皇帝槍法都是有目共睹的,在宣德年間,他還小的時候,就看到過先帝朱瞻基在校場上,和校尉比拼槍法。
  陛下這槍法日益精進了。
  朱祁鈺搖頭笑著說道:“朕壹天這麽多火藥餵下去,任誰都能打的準了。”
  他忽然靈光壹閃的說道:“盧忠,妳剛才說什麽?”
  “臣說陛下十發七中,相當厲害了。”盧忠畢恭畢敬的說道,大家都喜歡聽好聽話,皇帝也是人,更不例外。
  朱祁鈺搖頭說道:“上壹句。”
  “鉛子飄忽不定,能中靶已經實屬不易了。”盧忠有點莫名其妙的說道。
  這句有什麽問題嗎?
  這是實話啊,鉛子出膛,全靠老天爺賞臉了。
  朱祁鈺壹拍手說道:“著呀!”
  他頗為興奮的說道:“朕記得大明的軍器監在各邊軍都有工匠作坊,對吧。”
  “有了!”
  盧忠眨了眨眼,什麽有了?杭貴妃,還是汪皇後?這麽大的喜事,沒聽說啊。
  陛下要是多幾個子嗣就好了,朝臣們就不用整日裏提心吊膽了,陛下後繼有人,大家也方便披肝瀝膽,否則歪心思就會多起來。
  朱祁鈺立刻回到了書房,開始奮筆疾書,他終於知道了自己心頭那股煩躁由何而來。
  他深知自己是個普普通通的人,能夠改造出燧發手銃,那已經是大幸運了,再往下,他雖然知道槍械的發展脈絡,但是怎麽落地,他還是有點撓頭的。
  現在有了。
  石亨覺得軍事大比武,不能作為入京師講武堂的門票,因為那樣更加不公平。
  但是這不代表大比武,不是個好主意。
  他列定了三個項目,設立了冠亞季軍的高額獎勵。
  諸軍則以九鎮為區別,每鎮每個項目可派出三隊進京角逐。
  單個項目獲得冠軍,獎勵紋銀五萬兩,冠軍旗壹張,可帶回所在藩鎮之地,懸掛壹年。
  這份獎勵並非個人,而是獎勵該鎮,五萬兩看似不多,但是至少可以該鎮的好吃好喝好幾個月了。
  尤其是這冠軍旗,是榮耀的象征,幾乎等同於龍旗大纛直接飄揚在他們的壹鎮之地上。
  這是壹種榮譽,軍隊往往會有壹種“鬥牛別勁兒”的風氣,這要看到別家的冠軍旗迎風招展,自己城頭上,啥也沒有也就罷了。
  要是插著壹個亞軍旗,那能服氣嗎?
  必然不能。
  這軍事大比武和改良軍械,有什麽關系嗎?
  有。
  朱祁鈺的意思非常明確,九鎮軍工作坊,可自行改造手銃、火銃、大將軍炮、子母炮等器械,自行攜帶裝備進京校場。
  他壹個腦袋可能改良不了軍械,但是大明工匠千千萬,這麽多腦袋,集體改造,還改不出好物來?
  當初在西便門處,看城池守備的時候,他就和於謙討論過火器的改良。
  現在終於有了個好法子。
  朱祁鈺完善了自己的想法,讓盧忠帶將敕喻,送向了塞外的於謙手中,順便給了石亨壹份,讓他參謀參謀。
  石亨的回復很快,只是他覺得打固定靶標沒意思。
  不如從西山煤田上把那群瓦剌俘虜,放到圍場裏,以瓦剌的首級為準,這樣才有效果。
  石亨在這些方面總是非常的有想法,他的主意,真的很不錯。
  當然這種做法被朱祁鈺拒絕了。
  俘虜的瓦剌人可是京師三大廠,煤炭出產的主要勞動力啊,怎麽能白白浪費呢?
  於謙拿到了朱祁鈺的書信已經是兩天後了,他拆開之後,看著朱祁鈺的奇思妙想,楞了很久。
  陛下對軍械極為重視,發動大明九鎮邊軍的工匠,去壹起集思廣益。
  倒是個不錯的法子。
  陛下之前所說,眾人拾柴火焰高,果然是沒錯的。
  於謙並沒有馬上寫回書,陛下的這個主意很好,但是缺少了很多細節,需要於謙去補充。
  而且這種事,不是壹拍腦子就能做的,至少今年是做不得了。
  他收起了書信,帶著五六個親從,走進了村落裏,他現在還有重要的是要做,那就是賑濟百姓。
  大風大雨之後,又是兵禍,緊接著就是大雪紛紛,這叫瓦寨的村裏,人丁稀落,個個面黃肌瘦,勉強活著,他們瞪著麻木的眼神,看著於謙的到來。
  “興,百姓苦,亡,百姓更苦啊。”於謙看著這群百姓們的腳底板上的草鞋,感慨良多。
  親從拿著壹個鑼鼓,壹邊敲壹邊說道:“來來來,放糧了!”
  壹隊隊的獨輪車停在了村寨的廣場上,稻、麥、黍、菘的袋子,挨個打開。
上壹頁

熱門書評

返回頂部
分享推廣,薪火相傳 杏吧VIP,尊榮體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