朕就是亡國之君

吾誰與歸

歷史軍事

  正統十四年,朱祁鈺在皇位上大夢初醒,睜開了眼睛。   土木堡之變已經發生,三 ...

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-AA+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

             

第四百壹十四章 公車詣闕,上書鳴冤

朕就是亡國之君 by 吾誰與歸

2023-7-15 23:35

  費亦應猶豫了許久,拿出了壹本寫好的題本,放在了李賓言的桌前。
  這本題本是他早就寫好的,有投獻之嫌疑。
  不過費亦應現在是褲襠糊黃泥,不是屎也是屎了,他連夜寫了這題本,就是提醒李賓言,小心壹些。
  李賓言拿起來看了許久,嘴角勾出了壹抹笑意,他似乎對這件事不是很在意,而是笑著說道:“費商總要什麽?”
  費亦應大聲的說道:“船引勘合。”
  李賓言拿著手中的題本,點了點頭,費亦應是個商人,若是無所求,那才是咄咄怪事,他拿著那本題本放到了壹旁,笑著說道:“正經生意?”
  “那不正經,李巡撫也不讓幹不是?”費亦應松了口氣。
  李賓言想了片刻說道:“費商總,莫要自誤啊。”
  費亦應瞬間驚出了壹聲冷汗,趕忙說道:“船引勘合,我不要了。”
  這莫要自誤四個字,直接差點嚇得費亦應當場去世。
  大明朝的官員什麽時候這麽狠了!
  “費商總誤會了,正經生意就好。”李賓言算是答應了下來,這次大規模的抓捕,也的確影響到了壹些三桅海船勘合的發放。
  費亦應以為他過了界,他用自己的題本換船引勘合,這是官商沆瀣壹氣,乃是陛下忌憚之事。
  他其實誤會了,李賓言說的莫要自誤,自然是讓費亦應做生意做的幹凈壹些。
  費亦應這才松了口氣,他有點好奇的問道:“李巡撫不擔心嗎?”
  李賓言點了點手中那份題本,滿是奇怪的說道:“妳說這個?不是什麽大事。”
  “我今天見妳主要是想說壹下船引勘合之事。”
  李賓言叮囑了費亦應許久關於正經生意的範圍,尤其是買得吳船載吳女這種事,若是被發現了,那那是必然要挨重拳的,陛下對這種事很在意。
  費亦應走了。
  李賓言並沒有多看幾眼那本題本,費亦應要說的,李賓言早就知道了。
  在動手抓人的時候,李賓言就想到了會出事。
  鄉賢郡望們,準備行動了。
  漢朝的時候,吏民上書言事均由公車令接待,上書的人,多有因此而被大用者,比如東方朔就是去公車府上書,整整三千多條竹簡,漢武帝看完東方朔的竹簡,任命東方朔為郎官。
  公車詣闕上書,是中原王朝自漢朝之後,壹項十分傳統的政治活動。
  嗚冤重審和民眾上書訴說請求的重要場所叫做闕門,公車府衙門就在這裏。
  公車詣闕,隨著時間的推移,逐漸變為了金雞、登聞鼓、肺石、謗木四種制式。
  金雞,多數都是群臣詣闕上表,登聞鼓用於詣闕鳴冤。
  費亦應的題本裏就提到了壹個正在醞釀的風暴,民變。
  具體而言,就是社會活動家們,看到了李賓言如此暴行,派兵抓人,必然要想辦法去鳴冤,所以「自發」的聚集在壹起,然後為這些被抓捕的人「詣闕鳴冤」,也自然會有人找到李賓言「痛陳利害」!
  等到這些嘯聚之人越來越多,事情越鬧越大的時候,陛下只能殺掉李賓言去平息民憤,否則就只能派出大軍進剿平定民憤。
  公車詣闕上書,這是壹種很常見的行為。
  李賓言並不是很在意,他事情很多,沒工夫跟這些社會活動家們閑扯淡。
  在大明,社會活動家,就是各種詩社的筆正和詩豪。
  大明的科舉是壹項很重要的國策,為了應對科舉,會形成種種詩社,比如長洲社、鳳陽社、汝安社等等,這些社往往帶有很多地方特點。
  這也是大明鄉黨結黨的重要途徑。
  鳳陽詩社的十四位筆正《布仁行惠議》,要求朝廷以壯士斷腕的決心,割讓大同、宣府兩鎮,換回太上皇朱祁鎮。
  而大明精銳剛剛折戟,應該答應瓦剌人的要求,不興刀兵,給以歲賜。
  換回太上皇,立刻南遷,方能避免亡國之亂。
  當初那十四位筆正以「外其身而身存,後其身而身先,願以身為草薦,任人寢處其上,溲溺其上,而無怨言」的大意誌請求陛下議和。
  朱祁鈺在打完京師之戰之後,就滿足了十四位筆正的奇怪要求。
  這些詩社平時都是怎麽組織社會活動的?
  蠱惑人心、組織暴亂、沖擊衙門、縱火燒城。
  李賓言懶得管他們,讓他們自己折騰就是,鬧得大了,殺了便是。
  李賓言抓捕奸商的奏疏、袁彬萬裏追魂的奏疏,壹起送入了京師,當然還有費亦應投獻用的題本,也壹並送入了京師。
  朱祁鈺看著李賓言的奏疏和費亦應的題本,社會活動家,大明是從來不缺少這種人的。
  在萬歷年間,這種社會活動家就喜歡幹這個事兒,比如《五人墓碑記》,其目的是抗稅。
  萬歷年間,祖宗之法已經被破壞的壹幹二凈,鑿山伐石之禁徹底成了壹紙空文。
  萬歷皇帝對張居正展開了全面的反攻倒算,廢了考成法之後,內帑國帑日益空虛,三大征哪壹次不是窮盡內帑、國帑?
  萬歷皇帝派出了稅監,在要道設立抽分所,開始抽分礦監。
  轟轟烈烈的民間抗稅開始了。
  最先開始的是葛賢,這位主兒,將皇帝的太監孫隆六七名黨羽,悉數溺斃於河中,火燒楊莘、縱火燒毀丁元復等的住宅,包圍稅監衙門,並要求停止征稅。
  而後是西安門外朝天闕,萬千窯民哭訴稅監橫征暴斂,不恤民力,萬歷最後不得不收回了盧溝橋抽分所的礦監了事。
  之後就是赫赫有名的蘇州五子的《五人墓碑記》了。
  抗稅風波,壹直持續到了清初,批評家金聖嘆的借著順治皇帝駕崩,聯合數百位士子到孔廟,悼念剛剛駕崩的韃清順治皇帝,會盟抗稅,清廷最終把金聖嘆壹行斬首示眾。
  清末民初的「大文豪」胡適,將金聖嘆哭廟案,盛贊金聖嘆為抗清先烈。
  去孔廟悼念駕崩的韃清皇帝順治,被尊為抗清先烈,不得不說的確是胡大文豪的風格。
  五人墓抗稅之後,大明的黃衣使者,便再也出不得京師半步了。
  朱祁鈺放下了奏疏笑著說道:“這些人,總是能整出些新花樣來,博朕壹笑。”
  興安疑惑的說道:“陛下,要不要派幾名緹騎去保護下李賓言,或者下旨招其回京,正好陳鎰陳總憲,想去南衙督辦秋闈大事,這換壹下,省的李巡撫遭了災殃。”
  興安是真的為了李賓言好,李賓言許久沒有入京敘職了,正好借著這次的抄家破戶,押解趙明瑞、奸商等案犯入京為由回京。
  第壹,可以入京面聖,面對面的說說清楚,李賓言聖眷正隆不假,但是聖眷這東西,許久不面聖,很容易就失去了。
  第二,暫避鋒芒,這次的動靜極大,壹下子抓了近萬人之多,其中斬首之人居然千余,實在是大案要案。
  南衙風力極為強悍,興安怕李賓言頂不住,陳鎰正好壹直想去南衙,這不是正好?
  第三,自然是讓李賓言休息休息,李賓言從景泰二年初出京巡撫山東,至今就回京壹次,壹直在忙忙碌碌,不僅忙而且危險,再強悍的人,也有疲勞的時候,正好回京休息幾個月。
  壹舉三得。
  保護性召回京師,保護性的暫時休息。
  朱祁鈺笑著說道:“妳這個主意很好,但是李賓言他自己,不樂意啊。”
  “他為啥不樂意?”興安疑惑的說道:“功賞牌?這次舟山海戰,他的確可以有壹枚功賞牌,但是,也不至於這麽拼命吧。”
  案子結束,回京升官,為什麽不願意?
  “他為他自己個兒。”朱祁鈺點了點奏疏,笑著說道:“朕也管不住他的,當然朕下旨他自然會回來,但是既然願意,那就讓他做,隨他去吧。”
  朱祁鈺拿起了嶽謙三人奏疏,看了兩眼,就是眉毛直跳,他無奈的說道:“三皇子他外公,怎麽這麽能折騰啊,現在人在琉球王國當座上賓。”
  唐雲燕對這個愛好冒險的爹,壹點辦法都沒有,這要是被唐雲燕知道,又少不了枕頭風。
  “嶽謙、季鐸和袁彬三人,幹的不錯,朕很欣慰。”朱祁鈺非常滿意三個人的萬裏追魂索命。
  “至於琉球國請求大明給官給兵之事,妳去請胡尚書來壹趟。”
  興安匆匆而去,還沒出門,就看到了胡濙走進了京師講武堂的院子,已經行至聚賢閣門前。
  “趕巧,陛下尋胡尚書問壹些事。”興安迎了上去笑著說道。
  胡濙上樓時稍微停頓了壹下,才到了二樓。
  “參見陛下,陛下聖躬安否?”胡濙見禮。
  朱祁鈺點頭說道:“朕躬安,坐,胡尚書看壹看,琉球來的奏疏。”
  胡濙帶上了老花鏡,看了許久說道:“陛下,嶽謙等三人厲害。”
  “琉球國請官請兵,這件事胡尚書怎麽看?”朱祁鈺有點拿不定主意的說道。
  “開疆之功,琉球國王所請,乃是為琉球百姓所請,臣以為善。”胡濙先對這件事發表了他的看法,話鋒壹轉說道:“但是不能操之過急。”
  “臣以為先派吏員前往,然後給官給兵,最後再郡縣琉球,正如當初郡縣交趾壹樣。”
  朱祁鈺不住的點頭說道:“朕也是這麽想的,先派使臣前往,了解周詳詳情之後,再做打算。”
  “胡尚書真是老成謀國。”
  胡濙趕忙俯首說道:“陛下謬贊,臣惶恐。”
  “當初永樂年間郡縣交趾的時候,就是這麽做的,臣不過是拾人牙慧罷了。”
  壹切皆可祖宗之法,胡濙的意思很明確,什麽不征之國?
  安南不是不征之國嗎?後來不是照樣征了嗎?還把交趾郡縣化了。
  時代在變,祖宗之法不是墨守成規,而是領悟其精神,適應當下的情況,對政策進行調整。
  多離譜的事兒,列祖列宗都幹過了,陛下大膽做,禮部這邊已經撒完水了,陛下壹聲令下,就可以開始洗地了。
  朱祁鈺又拿出了李賓言的奏疏遞給了胡濙。
  胡濙看到半截,臉色變得通紅,吹胡子瞪眼憤怒的喊道:“三倍利,無法無天!簡直是無法無天!陛下,他們簡直是……無法無天啊!”
  胡濙這張嘴多能說啊,能讓胡濙詞窮,可見這件事讓他多麽的憤怒。
  能讓胡濙如此憤怒,自然是他看到了大明軍隊在犒賞三軍之時,使用腐爛豬肉,最終死了三百余人。
  打完舟山海戰還沒死三百人呢!這吃了犒勞,結果壹命嗚呼,這已經過了胡濙能夠忍耐的底線了。
  “該死!該死!陛下,連坐吧!”
  “不族誅幾家,如何彰顯天威!”
  胡濙氣的臉都紅了,能讓禮部說出連坐兩個字,可見胡濙多麽的憤怒。
  胡濙拍著手中的奏疏,余怒未消的說道:“平江靖海,為了誰?還不是為了海貿民生?他們可倒好,不幹活,還拖後腿?!簡直是豈有此理!”
  朱祁鈺示意興安去泡杯茶,無奈的說道:“朕之前就有預料到這種事,專門下旨讓李賓言去教諭商總,莫要自誤,莫要自誤,他們是怎麽做的?”
  “唉。”
  胡濙十分確信的說道:“陛下,這必需得殺,否則兵部都要連章上奏的,打了勝仗的慶功宴上死了三百人,這要是不處罰,日後誰還當兵?”
  之前郝仁案,喜事喪辦,這次慶功宴,又喜事喪辦。
  雖然這次涉及的人數實在是太多了,壹次就要斬上千人之多,但是不殺不行。
  朱祁鈺理所當然的說道:“朕沒說不殺,查補清楚之後,不冤枉好人,但是絕不放過任何壹個壞人。”
  “南衙風力,胡尚書以為李巡撫能抗得住嗎?”朱祁鈺還是很愛惜人的,李賓言那個憨直性子,別到時候事情鬧得不可收拾。
  胡濙認真的思索了壹下,笑著說道:“臣以為李巡撫既然敢做,那肯定是有所準備,也已經經歷了那麽多事。”
  “讓他試試看唄,反正有陛下在,事情不會鬧到不可收拾的地步。”
  朱祁鈺忽然疑惑的對著興安問道:“於少保最近在忙什麽呢?”
上壹頁

熱門書評

返回頂部
分享推廣,薪火相傳 杏吧VIP,尊榮體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