朕就是亡國之君

吾誰與歸

歷史軍事

  正統十四年,朱祁鈺在皇位上大夢初醒,睜開了眼睛。   土木堡之變已經發生,三 ...

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-AA+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

             

第四百三十二章 加薪是為了理直氣壯的抓貪

朕就是亡國之君 by 吾誰與歸

2023-7-15 23:35

  天下第壹條經度線,會穿過泰安宮,是欽天監、工部的壹致決定。
  畢竟連琉球國的王宮,都面朝皇宮而建,0°經線甚至都不以皇宮的奉天殿為準,而是以朱祁鈺的寢宮泰安殿為準。
  這是工部、欽天監的恭順之心,也是大明的禮法。
  朱祁鈺對這個非常的贊同。
  同樣,吏部尚書王直請求漲大明朝的俸祿,也是吏部的恭順之心。
  王直俯首說道:“陛下,不足俸,壹定滋生腐敗。”
  這是王直在萬言書中,對於大明吏治的壹個探索。
  大明在洪武四年、洪武十三年、洪武二十年,三次定俸,這三次定俸祿,壹次比壹次高。
  都說朱元璋薄涼寡恩,那這三次定俸祿,為何壹次比壹次高?
  尤其是洪武二十年最後壹次定俸,更是被壹直執行到了崇禎十六年。
  崇禎十七年,大明已經只剩下最後壹口氣了,再也發不出糧鈔了。
  在洪武年間,俸祿的發放主要是以實物的米粱為主。
  在永樂年間,同樣以實物為主,因為大明無敵艦隊南下西洋,帶回來大量譬如香料、寶石等物,這些香料是當時折俸的主要物品。
  到了宣德、正統年間,則開始折鈔了。
  這種折鈔的做法壹直持續到明末,擦屁股紙都嫌硌屁股的大明寶鈔,戶部發俸的時候,甚至京師京官都沒人去領。
  兩百五十年,大明的官員,沒有壹次加薪。
  洪武年間,舉人以上的縉紳只是免除勞役。
  但是到了嘉靖二十四年,第壹出現免田。
  大明縉紳、舉人、進士、官員免田畝正賦、丁役正式有了定制。
  萬歷三十八年,在《優免新例》中,壹品官免田萬畝,進士免田三千三百五十畝,舉人免田壹千二百畝,生員稟生免田八十畝。
  “但是高薪並不能養廉。”朱祁鈺又強調了壹遍。
  高薪可以養廉嗎?歷史也證明了並不可以。
  如果說洪武年間的三次定俸,俸祿極高有爭議,那麽在雍正年間,俸祿之高,乃是中原王朝兩千年以來最巔峰。
  蘇州府長洲縣的縣令,在雍正年間的年俸,高達壹千兩雪花銀。
  以蘇州米價進行折算,這位縣令在大明朝的俸祿也高達九百兩。
  於謙住的九重堂,乃是淇國公府改建,養著不少人,壹年要花將近九百兩銀子。
  這位雍正年間的蘇州府長洲縣令的年俸,等同於壹個於少保壹年的花銷。
  可是於謙是從壹品,那位縣令是正七品。
  大明正七品的年俸是九十石米,按京師米價折合為四十五兩。
  但是雍正年間的貪腐案,也是層出不窮。
  雍正為清朝的官吏們加俸,是因為他在推動火耗歸公。
  壹直到光緒年間,清朝都是執行的大明的壹條鞭法,用的黃冊和魚鱗冊,都是萬歷十五年核定的黃冊和魚鱗冊。
  甚至連崇禎末年,為了平遼,征遼三餉都沒停過。
  大家的稅法相同,為何雍正就可以給官吏們漲工資呢?
  火耗,有的時候,他不是火耗,它是攤派。
  大明的火耗和清廷的火耗是不同的,清廷的火耗是額外加征。
  雍正就想到了壹個絕妙的主意,他把這些攤派的火耗,或者說冰敬、碳敬這些灰色收入,盡數充公,然後作為養廉銀,發給所有官吏。
  這壹下子讓清廷官吏們的工資漲了十倍到三十倍。
  但是雍正悲哀的發現,他的高薪養廉,根本沒奏效,反而是貪者愈貪。
  養廉銀,是雍正面對貪腐橫行的官場的壹次嘗試。
  雍正晚年的時候,痛罵官僚貪心不足蛇吞象,朝廷明明發了那麽多的錢,壹個知縣比明朝壹個從壹品大員的俸祿還要高!
  可是依舊是貪腐無法禁絕。
  乾隆皇帝登基之後,先廢士紳壹體納糧,再廢養廉銀,最後搞出了議罪銀。
  “洪武年間和永樂年間似乎貪官格外的多,太祖太宗,抓也抓不完,殺也殺不完。”朱祁鈺笑著說道。
  這個現象很有趣,明清六百年,只有洪武年間和永樂年間的貪官最多,到了後世就沒有貪官了!
  王直搖頭說道:“哪裏是沒有了,只是不抓了而已。”
  王直的意思是,大明自宣德年間後,就開始了漫長的默認腐敗的過程,壹直持續到了清末。
  在朝廷發不出去俸祿的情況下,冰敬、碳敬應運而生。
  三年壹次的大計,逐漸變成了藏汙納垢的工具,卡吃拿要,朋黨叢生。
  朱祁鈺發笑的原因是,後世的美利堅,也沒有貪腐,因為人家那邊是合法的,默認的,不會被追究的。
  壹如明清。
  “朕記得朕停了俸,說要足俸對吧,定好俸祿之後,就把景泰四年按新俸發放吧。”朱祁鈺做出了決定。
  加薪。
  時代在發展,消費水平在提高,消費觀念在改變,大明物產在豐富。
  難道抱著明明德禁私欲治國?
  官吏是人,禁私欲這種事本身就不現實。
  朱祁鈺秉承了列祖列宗的遺誌登基為帝,那就遵從洪武年間和永樂年間的標準,重新進行定俸。
  景泰四年這壹年,朱祁鈺也打算直接按新俸為準,補發壹次工資。
  王直俯首說道:“陛下聖明。”
  朱祁鈺喝了口茶,看著王直,顯然王直的話還沒說完,按照王直在萬言書中列舉的理由,後面還有更重要的事兒。
  王直不是為了用加薪堵住大明風憲言官的嘴,那就不是王直了。
  王直坐直了身子十分鄭重的說道:“陛下,凡別項人犯,尚可寬恕,貪官之罪,斷不可寬。”
  “向因地方官員濫征私派,苦累百姓,屢經嚴飭,而積習未改,每於正項錢糧外,加增攤派,或將易知由單不行曉示,設立名色,恣意科斂。”
  “或入私囊,或賄上官,致百姓脂膏竭盡,困苦已極。此等情弊,深可痛恨!”
  朱祁鈺滿是笑意,王直前面說給足俸實俸加俸,後面就說到了這麽做的具體原因。
  抓貪反腐。
  王直的意思是:貪官的罪孽不可寬恕,貪官的濫征私派,把百姓害得很苦,大皇帝屢次申飭,但是依舊不改,在朝廷正項錢糧之外,不斷加派,巧設名目,恣意妄為。
  這些錢,或者進了自己腰包,或者進了上官的腰包,極為可恨。
  “誰來反腐抓貪?”朱祁鈺有些好奇的問道。
  王直拿出了壹本奏疏,上面有三個名字。
  第壹個是王翺,就是吏部左侍郎王翺,因為得罪了楊士奇在外做官二十五年不得回京。
  掛右僉都禦史印的王翺,在巡按江西時,黜貪墨吏五十七人,斬二十七人,懲貪抑奸,大為吏民畏愛。
  第二、三人是左鼎、練綱,京師童謠:左鼎手,練綱口。就是說左鼎下手狠辣,練綱不為強權敢於直諫直劾。
  左鼎是正統七年的進士,練綱宣德十年的舉人,入太學。
  朱祁鈺有些玩味的說道:“這個練綱,好像是咬王尚書最兇的那壹個吧……”
  左鼎是僉都禦史,練綱是監察禦史,是咬王直最兇的那幾個。
  這倆人,王直居然要用他們去反貪抓腐。
  “是。”王直也是無奈,他要用這倆人,但是這倆人對他意見很大,是連章彈劾王直的主攻手,火力很猛。
  朱祁鈺想了想說道:“就用練綱吧,左鼎還是算了。”
  練綱是個舉人,他爬的再高,也不會對王直有什麽威脅,舉人的官場天花板並不高,出身差,就望輕。
  朱祁鈺這麽做是為了保住王直的身前事,身後名。以其人之道,還治其人之身。
  王直是老師爺,自然知道陛下此舉的目的是為了保他,但他還是搖頭說道:“陛下,左鼎他心狠手辣。”
  王直還是要用左鼎,可見其推行反腐抓貪的決心。
  楊士奇是怎麽對付和他有小摩擦的王直、王翺、李賢等人?
  王直差點被流放,王翺在地方兜兜轉轉二十五年,李賢被趕出京師。
  王直這可以說是壹片公心了。
  “那好。”朱祁鈺點頭說道:“就這三人吧。”
  “濟兒的學業怎麽樣?胡尚書老說好,吳敬也說好,王尚書現在也是太子少師,他怎麽樣?”
  王直笑著說道:“臣也說好,皇長子朱見濟十分聰慧。”
  三歲看小,七歲看老,朱見濟的學問還是不錯的。
  朱祁鈺點頭,王直俯首告退。
  朱祁鈺看著王直離開,對著興安說道:“妳去把左鼎和練綱尋來,朕有話對他們說。”
  “是。”興安俯首離開。
  職司監察、稽察的科道言官,在澄清吏治、整肅官風方面是有積極作用,也是他們的本職工作。
  洪武十六年時,開濟為刑部尚書,開濟幹了壹件常人都想過的事兒,那就是李代桃僵。
  開濟收受壹死囚家賄銀萬兩,用另壹死囚做替死鬼,他還勒索其他罪囚家人錢物。
  開濟的做法立刻為獄官所揭發。
  開濟與侍郎王希哲、主事王叔徵,三人壹起殺死了這名獄官。
  監察禦史陶垕仲得知了此事開始直言上諫。
  刑部尚書開濟聖眷正隆,開濟的妻子郭氏在宮中做女史,是馬皇後跟前的近人。
  但是陶垕仲絲毫沒有顧忌,直到把開濟彈劾進了錦衣衛的天牢裏,讓沈冤得雪。
  宣德年間,禦史顧佐有顧青天,大明包拯之美稱,於大臣貪墨不法,鐵面糾黜,朝綱為之肅然。
  宣德皇帝宴去,顧佐獨木難支,正統元年致仕。
  天順不順,天順年間有“酷吏”李綱巡按南畿、浙江,三年內劾去浙江贓吏至四百余人,最終被罷黜。
  還有嘉靖年間,反嚴嵩等人的桑喬、胡汝霖、謝瑜、王曄、沈良才、何維柏、王宗茂、葉經、周冕、吳時來等等風憲言官,後先相繼,壹直在彈劾嚴嵩。
  在官僚群體普遍腐敗的惡劣環境下,壹些風憲言官,難免不受其影響,屈於權勢、甘為鷹犬者有之;納賄貪汙、徇私枉法者有之;身陷黨爭、朋比伐異者有之。
  但是也不乏有剛直無畏、忠於職守、鐵面無私之人,發揮著積極的作用。
  制定《憲綱事類》以來,風憲言官的隊伍中,也湧現出了壹批人。
  比如這個左鼎,還有練綱。
  “參見陛下,陛下聖躬安否?”左鼎和練綱被宣見。
  朱祁鈺點頭說道:“朕安。”
  “妳們配合吏部左侍郎王翺,展開督查反腐抓貪諸事,不得懈怠。”
  左鼎和練綱互相看了壹眼,有點疑惑,他們還以為叫他們來,是要說王直的事兒,卻沒想到先接到了吏部的部政。
  朱祁鈺示意他們坐下。
  “妳們最近壹直在彈劾王尚書,朕壹直沒有回復妳們。”朱祁鈺從頭開始說起了這件事。
  左鼎和練綱隸屬於都察院,對吏部的過往並不清楚,郭璡被架空,吏部形同虛設的歷史,他們並不了解。
  “十……十……十六年?”練綱吞了口唾沫,大明壹共才建國八十多年,就有十六年的時間,吏部天官,根本沒有履行職能,這什麽概念?
  左鼎是正統七年的進士,他做四川道監察禦史是正統八年,那時候楊士奇的兒子已經伏法,楊士奇已經致仕了。
  練綱就更不知道了,他只是個舉人。
  朱祁鈺繼續說道:“王尚書負責考成法,吏部諸事繁雜,解禎期不法,本身就和王直沒有什麽關系,妳們還要做別人手中的刀嗎?”
  “配合王尚書把反腐抓貪做好,大功壹件。”
  左鼎和練綱俯首領命。
  兩人走後,興安無奈的說道:“陛下都親自教諭了,他們若是想博名望,就會繼續彈劾,若是真的以為王尚書不德致仕,就該收收口風了。”
  朱祁鈺保過於謙,京師之戰後,有人彈劾於謙,而且不止壹個人,朱祁鈺直接在奉天殿跟他們理論了起來。
  朱祁鈺也保過胡濙,賀章彈劾胡濙無德,胡濙在得到皇帝的支持後,承認無德,火力全開,把賀章等人罵的狗血淋頭。
  他胡濙無德,那群臣算什麽?小人嗎?
  現在朱祁鈺再次保王直,是為了大明朝的考成法順利推行。
  朱祁鈺看著他們離開的背影說道:“但願他們不要自誤吧。”
上壹頁

熱門書評

返回頂部
分享推廣,薪火相傳 杏吧VIP,尊榮體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