朕就是亡國之君

吾誰與歸

歷史軍事

  正統十四年,朱祁鈺在皇位上大夢初醒,睜開了眼睛。   土木堡之變已經發生,三 ...

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-AA+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

             

第五百四十六章 大明真的失掉開拓性了嗎?

朕就是亡國之君 by 吾誰與歸

2023-7-15 23:35

  朱祁鈺與於謙、胡濙商量了許久,如何杜絕地方士紳和官員勾結的方法,但是無論從什麽方面去限制,只要官員有心,那麽勾結必然存在。
  “朕以前的時候以為,地方士紳坐大,甚至各地方的士紳聯袂,最後導致大明的朝廷官員,總是非常的難辦,處處束手束腳,不得不妥協屈服退讓。”朱祁鈺靠在軟篾藤椅上,說了壹段很古怪的話。
  李賓言去山東稽查孔府大案,孔府的反擊,可以說是喪心病狂,他們連大明皇室老朱家都不放在眼裏,壹個小小的李賓言而已。
  練綱到了四川更是九死壹生,還沒進四川境內,就遭到了多次的追殺。
  但是無論是李賓言還是練綱,都把朝廷交待的任務,完成的非常徹底。
  朱祁鈺壹直以為做地方巡按是壹個很危險的事兒,畢竟地方士紳,把持地方權力,有勢又有人,憑什麽聽妳這個朝廷命官的話?
  可是接連發生的這些事,他的那些刻板印象正在消失,他確切的發現,地方士紳和官員勾結,多數情況下,都是類似於官員的主動合作,甚至是官員的私欲在做祟。
  這個發現,越來越清晰。
  胡濙非常贊同的說道:“是的,陛下。”
  “地方士紳無論擁有多少的田畝,又有多少的傭戶,除非是魚死網破的時候,否則他們並不會對朝廷命官產生威脅。”
  “朘剝從來都是自上而下,而不是自下而上的,陛下明鑒。”
  胡濙肯定了陛下的觀點,並且總結了自己的想法。
  地方士紳和官吏的關系,通常情況下,都是朘剝和被朘剝的對象,尤其是在官本位的大明朝,更是如此。
  即便是小小的知縣事,在大明的治下,除了少數的地方,知縣事都擁有幾乎無限的權力。
  朘剝,自上而下,而非自下而上。
  地方士紳和官吏的關系錯綜復雜,但是於謙這十九年來的巡撫經驗告訴他,胡濙說的是對的,多數情況下,小小的知縣事,只是相對於朝堂大員而言小小的。
  對於百姓而言,知縣老爺,那就是比天還大的青天父母官了。
  於謙坐直了身子說道:“官吏與地方士紳勾結在壹起,絕非被迫,而是私欲!除了子不語怪力亂神之外,臣以為,有所求,則肆意妄為。”
  “禁奢尚儉,具體規定所有品秩官僚出行所用轎攆,會客所用宴席規格,壹旦僭越,就嚴加懲處,嚴刑峻法,殺不正之風。”
  這番話的意思和蒼蠅不叮無縫的蛋的差不多,事實也是如此。
  滅門知府,破家縣令。
  縣令,幾乎就是壹縣的主宰,手持印綬就任地方,拿著朝廷的大義,牟自己的私利。
  胡濙非常肯定的說道:“大明尚奢之風濃厚,幾乎都是從仕林之中傳遞到了百姓之間,並且形成了極為強勁的風力,這顯然是世風日下的標誌之壹。”
  “從官吏出發,禁奢倡簡,臣以為是非常有必要的。”
  朱祁鈺眉頭緊皺的說道:“禁私欲的話,很容易變成了為了平倭禁海,越禁倭患越重。禁私欲是不是也會如此?這是朕擔憂的問題。”
  “陛下英明。”胡濙趕忙說道。
  陛下走的路數看似是大開大合,但很多時候,任何壹個小的政令,都是三思而後行。
  楊洪和金濂走的時候,都表達過壹個相同的觀點,那就是大明有這樣的君主,是大明的幸運。
  三思而後行,是任何壹個政令在推行之初和推行之時,都必須要考慮的問題。
  國家之制這方面,於謙非常擅長,他立刻說道:“日日新,茍日新,又日新。”
  “任何壹個政令都不可能壹成不變,在探索中,不斷的糾正,才是壹條政令應該有的模樣。”
  “陛下的錢法,從壹開始的銀幣,到後來的景泰通寶,再到寶源局納儲,再到現在的設銀院,掌兵仗局、寶源局和寶鈔局,這都是政令的不斷改變。”
  “陛下的農莊法從最開始的集體農莊,到現在也並非壹成不變,而是形成了以官田為農莊法主體,民田為輔的局面。”
  “官廠亦是如此。”
  “制定詳細的標準去禁奢很有必要,這個尺度在制定之初應當以嚴苛為準,待到風氣稍善,可適當放開。”
  朱祁鈺這才點了點頭說道:“那麽這件事就交給於少保去制定吧。”
  “臣領旨。”於謙俯首領命,他是百官之首,執牛耳者,自然他去制定這個標準。
  於謙並不打算用自己的標準去約束所有的臣工,那過於嚴苛了。
  壹個嚴苛到無人去遵守的制度,等於沒有制定制度,於謙對此非常清楚。
  限奢令,是戥頭案的歷史教訓之壹。
  朱祁鈺又陷入了壹天的忙碌之中,他處理著許多的奏疏。
  比如遼東總兵官範廣上奏說安置逃難的韃靼人;
  比如陜西、山西部分地區發生了旱災、蝗災,需要調撥糧食去鎮撫;
  比如湖廣地區這個大明的糧倉居然產生了饑荒,需要派出巡撫、緹騎前往稽查等等。
  這就是朱祁鈺的壹天,每天如此,等到歇息的時候,興安才小心提醒陛下要去慈寧宮的事兒。
  陛下要親自處理慈寧宮的禮佛之事,防止發生誤判。
  朱祁鈺這才向著慈寧宮而去。
  孫太後早上就聽聞皇帝要來,這不到中午的時候,就讓宮人把慈寧宮上下打掃了壹遍,連房梁上的灰都掃了壹遍,過年都沒這麽打掃過。
  孫太後專門換上了壹身的朝服,雖然不知道皇帝為何要來,但是她這個太後得莊重壹些。
  “陛下到慈寧宮外門,未入慈寧門,先去了大佛堂。”壹個小黃門稟報著陛下的行蹤。
  “知道了。”孫太後罕見的有些緊張,她手裏攥著壹方硯,那是當初她這個太後過萬壽節的時候,皇帝帶著群臣送的賀禮,上面有四個字,德比顓頊。
  孫太後當然知道那四個字是陛下刻的,因為蘇軾的君主是宋神宗趙頊。
  這四個字,是皇帝和孫太後在京師之戰後的壹種默契。
  但是現在孫太後的手心都攥出了汗,國事飄搖的飄搖的時候,皇帝為了局勢,可以容忍她這個太後,現在國事安泰,皇帝若天日高懸,還能容忍她嗎?
  已經沒有人,在乎她這個太後的死活了。
  朱祁鈺走進了慈寧宮內,緹騎和東廠的番子,早就把慈寧宮裏裏外外的翻了個底朝天,保證不會發生什麽刀斧手之類的奇聞怪事。
  朱祁鈺在大佛堂看了許久,才走進了慈寧門,向著慈寧宮而去。
  “陛下駕到。”興安大聲的唱了壹聲,朱祁鈺才邁步走了進去。
  “參見陛下,陛下聖躬安。”慈寧宮的宮婢行禮,朱祁鈺和孫太後也是互相見禮。
  “今天朕過來,是有件事要說。”朱祁鈺直接開門見山,把最近戥頭案的壹些細節和朝廷的處置說給了孫太後,前因後果交代清楚。
  朱祁鈺才開口說道:“朕打算拆了大佛堂,子不語怪力亂神,宮裏有這麽壹尊大佛堂,外臣會笑話的。”
  孫太後並不知道皇帝因何而來,她有些奇怪,按理說這是壹件小事,興安來壹趟便是,為何是皇帝親自前來?
  孫太後壹個激靈她喝了口茶,掩飾自己的緊張,她已經全然明白發生了什麽事。
  作為宮鬥小能手,孫太後當年鬥翻了胡善祥成為了皇後,她立刻意識到了有些人已經打算替皇帝動手了。
  時機已經成熟了,作為大明朝唯壹不穩定的因素,無論是朝臣,還是內侍出手,她孫太後都是必死無疑。
  但是似乎皇帝不打算動手殺她,親自來說這麽壹件小事,本身就是個信號。
  孫太後的手在顫抖,事到臨頭,她居然只能信任她過去認為是庶孽的庶子皇帝。
  “拆就是了,國事為重。”孫太後放下了茶杯,面帶笑容平靜的說道:“大明否極泰來,吾壹個婦道人家,斷不能阻了大明國事。”
  朱祁鈺站起身來說道:“若是有什麽需要的東西,就跟興安說,朕還有事,就先走了。”
  “對了,濟兒和濡兒的課業都還不錯,太後勿慮。”
  濡兒是朱見深的小名,其實孫太後壹直不待見朱見深這個庶長孫,可是朱祁鎮死了,這個庶長孫,孫太後只能認了。
  孫太後知道,自己得活著,她活著,稽王府都活著,她若是死了,稽王府上下沒壹個可以活,就連朱見深的生母,在白衣庵的周氏都逃不了。
  “那就好。”孫太後站起來送了送皇帝,等到陛下走出了慈寧門,孫太後才扶著門框,用力的喘了幾口粗氣,算是放松了下來。
  朱祁鈺信步走在皇宮的金磚之上,因為朱祁鈺他這個皇帝不住在皇宮,這皇宮的修繕維護並不是按著最高標準去做,略顯幾分破敗。
  不遠處,斑駁的朱紅色的宮墻,居然寸寸皸裂,墻下長著青苔,也無人清理;乾清宮的琉璃瓦蒙了塵,金磚坑坑窪窪,雨水壹沖,顯得有幾分泥濘,略微有幾分蕭索之意。
  朱祁鈺走出了慈寧宮外門,停下了腳步。
  直到現在,稽王府還好好的存在著,孫太後還活著,是因為朱見深。
  在於謙求榮得辱被明英宗斬首於菜市口,明英宗又解散了於謙組建的京營之後,天順不順的八年時間,大明朝已經被折騰的只剩下了半口氣。
  是朱見深為於謙、明代宗平反,組建京營,對建奴掃庭犁穴,重振了大明國威。
  朱祁鈺坐在這個位子上,才知道這件事有多難。
  “走吧。”朱祁鈺踩著金磚向著東華門的方向而去,他從東華門出宮到澄清坊不用壹刻鐘就能到。
  “這些日子,王復有沒有奏疏傳來?”朱祁鈺回到禦書房後第壹句話,就問的王復。
  他從來不懷疑王復對大明的忠心,至於王復對他這個天子什麽態度,他到是無所謂。
  只要王復不做出讓大明利益受損之事,那他朱祁鈺就會把王復視為大明的臣子。
  “有,在這裏。”興安將壹本奏疏拿了出來,放在了案桌之上,王復、王悅之事極為機密,興安自然也是小心再小心。
  “埃萊娜想給她的父親、叔父寫信,現在可以寫了,君士坦丁十壹世,那個紫袍皇帝,在薩萊拔都安頓下來了。”朱祁鈺看完了王復的奏疏,君士坦丁被王悅俘虜,安置在了薩萊拔都,書信可以送到薩萊拔都了。
  朱祁鈺將奏疏遞給了興安歸檔說道:“法提赫在君堡大屠三日,掘地三尺,居然把壹座千年古城殺的毫無人煙,城墻被炸毀,農田變成了牧場。”
  野蠻於落後消滅文明和先進,從來不是什麽罕見的事兒。
  朱祁鈺只是感慨,君堡的雙頭鷹旗幟落下之後,新月旗籠罩的君堡,並沒有迎來生機,反而是更加蕭索。
  “也正常吧,法拉赫若不是如此,他們豈不是羅馬正朔了?”興安回答了壹句。
  蘿馬之所以不是羅馬,因為蘿馬只是蘿馬罷了。
  興安拿著奏疏告訴了埃萊娜,君士坦丁十壹世和她的父親的消息。
  埃萊娜終於久違的收到了自己的叔父和父親的消息,喜出望外,眨著大大的眼睛說道:“也就是說,我可以給父親和叔叔寫信了嗎?”
  “是的。”興安笑著說道:“寫完了交給臣就是。”
  埃萊娜跑到了自己的梳妝臺的位置,翻箱倒櫃的拿出了早就寫好的壹封書信說道:“我已經寫好了。”
  埃萊娜沒有給書信封上火漆,她知道,這封信送出去,陛下必然要過目的,雖然是家書,但是她已經嫁到了大明。
  朱祁鈺拿到了埃萊娜的那封書信,緩緩打開,書信是用漢文寫的,字不是很周正,卻能看明白。
  相比較只有於謙能看懂的脫脫不花鬼畫符,埃萊娜的字,至少也是蒙學畢業了。
  朱祁鈺津津有味的看著這封書信,裏面的內容並沒有什麽不能見光的地方。
  「大明和羅馬壹樣都是君主制,這裏也有元老院,皇帝通常會和元老院的元老們,商量壹件事很長時間,然後才會制定為條文。」
  「我發現大明擁有十分完善的統治國家的方式,總督尼古勞茲說這種制度叫做科層制官僚組織,沒有任何宗教的組織結構能與大明的制度相比。」
  「這裏的人非常的博學,他們對醫學、科學、數學、天文學都非常精準,很有熱情,我的夫君就是這樣,他也非常喜歡器械,常常自己動手。」
  「這裏的物產豐富,糖比泰西的白,布比泰西的精美,衣服飾品華麗,這裏的人很有風度,也有禮貌,他們非常講衛生,我在這裏壹切都好。」
  「但是這個國家的人,總是把他們所在的國家誇耀成整個世界,可是我清楚的走過那些路,我知道,世界很大很大。」
  朱祁鈺看到這裏,停了下來,看著這略顯稚嫩的文字。
  這才是埃萊娜寫漢文的真正目的,這封信既是家書,也是寫給他這個大明君主看的。
  現在大明是羅馬閃電歸來的希望,而埃萊娜已經發現,大明似乎沒有那麽旺盛的擴張性。
  尼古勞茲讓埃萊娜活的簡單些,可惜,埃萊娜做不到。
  朱祁鈺敲著桌子,品味著埃萊娜的這番話。
  大明真的失掉開拓性了嗎?
上壹頁

熱門書評

返回頂部
分享推廣,薪火相傳 杏吧VIP,尊榮體驗